搜索

話題 AD STORIES  | 2023.05.30

一城一跡|王澍:觀西湖日夜,守·望過去與未來,他不感孤獨

他住在杭州,但基本只在西湖邊上活動。對于王澍,杭州永遠是他心中的那個杭州?!耙话牒揭话氤恰币惨廊皇撬睦镏袊硐氤鞘凶蠲利惖哪P??!八仁且粋€物質模型,也是一個精神性的模型在我設計的每一座建筑里都可以找到這個模型,它是各種變體,但骨子里就是它。
編輯 | 陳桑雨
作者 | 田海鳳Windy
攝影師 | 林半野

王澍,業余建筑工作室合伙創始人、主持建筑師。他也是杭州國家版本館的主創建筑師。

杭州國家版本館又稱文潤閣,這里山、水、草木、鳥鳴都是建筑“潤”的注腳。坐在這里,回望歷史,時光穿梭的影子都變得有跡可循起來。

遙對有著幾千年歷史的良渚古城遺址,業余建筑工作室的創始人王澍和陸文宇堅持在杭州國家版本館用一面15米高的、“活”的夯土墻來回應。這種以最原始的材料水、土、沙子為基因的傳統造法,是歲月浸潤下的一種血脈承襲,也是對逝去的歷史最真摯與樸素的回敬。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始于身體,忠于內心,如著有《身體,記憶與建筑》的肯特·C·布魯姆和查爾斯·W·摩爾說,“世界在我們面前打開,并在我們身后合攏” 。


王澍把混凝土的柱子做到規范最細的尺度,35公分,單排多柱的布局形成一種有趣的曲折變化形態,人穿行其中,其樂無窮。

當代中國建筑到底應該是什么樣的?什么是中國城市的未來?我們有沒有可能做出與中國傳統文化歷史高峰對話的建筑?

這是王澍幾十年來不間斷提出的問題。無論寧波博物館、中國美院象山校區,還是杭州國家版本館,他像一個歷史學家,用瓷、磚、泥這樣特殊的“文字”書寫著發生過和正在發生的事。那些房子里有人們生活的痕跡和歷史的影子,承載著不同地域的記憶。

“我從來不相信,這個世界只有一個世界的存在。造房子就是造一個小世界?!彼f。那個潛藏于建造背后的虛構的真實世界是他一直守護的人們依賴的精神家園,疏疏密密地出現在不同建筑的身后。是陶淵明“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混沌理想世界,也是唐宋繁花似錦里的長橋明月夜......每個文明和文化都有自己的位置。


“南園北館”曲折變化的布局是整個杭州國家版本館的骨骼。水閣無邊框的玻璃安裝是整個館中技術難度最大的挑戰之一。

當接到要建杭州國家版本館消息時,王澍和陸文宇商量了許久,他們提出了一個條件:“不仿古,不做假古董?!彼未鷪@林只在古畫一角隱約可見。他把命題鎖定在“現代宋韻”上。對于王澍,這是一種更大范圍的想象性營造。一直以來,他以園林作為一個想象的對象,做著與園林間接的、遠距離的對話。王澍說:“它和園林好像有關,但你又找不到任何,哪怕是在細節、尺度或布局上跟園林特別直接的關系”。


面對殘破露出山脊的枯瘦崖壁,隱匿其中的大山之相神似范寬《溪山行旅圖》中的主峰。風從山巔吹過,原本生長在山上的松樹,如萬馬齊鳴,恰似一幅《萬壑松風圖》。

杭州國家版本館里藏著童寯提出的“疏密得宜、曲折盡致,眼前有景”三個階段。站在二樓的游廊,景被拉遠,整個園子布局得宜的景致各有各的姿態。延續千年的龍泉青瓷在建筑史上首次如此大量使用于建筑上,如一片片龍鱗。青瓷屏扇緩緩打開,主書房跨越24米的人字母題“小料大構”的屋頂,帶著巨大的生命質感瞬間綻放。在王澍看來,綻放是一種爆發力,是猛然回首那一瞬間的驚艷?!斑@就是眼前有景?!北藭r,“韻”借助人身體的經驗自覺地達成了一種時空的接洽。它的真實性存在于時間和空間交錯的虛實之間,以及與整個自然的對話中。


龍泉青瓷板按照預設的色彩系統編排,對應安裝系統中銅的顏色。整套安裝系統,均由王澍和陸文宇帶領的業余建筑工作室研發。材料源于自然、建造基于精確的科學算法?,F代與傳統在這里自然地交匯。

王澍不喜歡做模型,除了1:100到1:1的實驗,從圖紙到建筑,他給自己留了想象的空間。杭州國家版本館從概念到圖紙,再到建成的一磚一瓦,王澍徜徉在無形的世界里揮斥方遒,陸文宇則在工地“沙場秋點兵”。七八萬片經手工燒制多遍的龍泉青瓷分批從三個不同窯的老師傅手中閱過,每一片都不一樣,帶著梅子青的鮮翠欲滴,像雨后的竹子扎根在墻面一直向上生長。當所有青瓷都燒制完工后,其中一位老匠人已離開人世。那些青瓷已成為版本館的一曲絕唱。


王澍堅持要用浙江龍泉的青瓷,而且一定要梅子青的顏色,這是江南獨有的氣質,在這里建筑是他抽象出的一幅中國畫,一段一段慢慢地展開。

會呼吸的夯土墻像泛黃的宣紙,因實驗偶然留下的紅色泥土的痕跡儼然是宋畫中的一片遠山。中國文化幾千年的詩意被抽象出具體的空間與時間秩序,真實的、自然的,像驚蟄的霹靂轟地躍然眼前。有人說,走入杭州國家版本館,就像走進了宋代的山水畫。那座山巔之上的閣樓是邀人入畫的最佳視點。園中單向起坡雙曲面屋頂的“銅瓦”在夕陽下暈染出的微暖光澤,與千百年前宋畫里的光景如出一轍。


王澍在杭州國家版本館創造了一種類自然的現代轉譯。沿著山體自然走向測繪的曲折紅線就是“繞山廊”的平面,現場崎嶇不平的地表測繪數據是走廊高低起伏的直接依據?!袄@山廊”如宋徽宗瘦金體的橫、折、撇、捺,書房、閣樓是頓筆,自然而然中是對力量的控制,也是克制。這個創造以齊物和對等的姿態與自然達成了一種互通的彼此交流狀態。這是設計,也可以說是超越設計。

陸文宇笑道:“我們設計了一個界面,讓人跟自然之間保持一段脫開的距離。在人工的邊界里,建筑對人形成了一種小心翼翼的保護。但是自然這部分全部保持它原生的狀態。跟當年我們來看現場時一模一樣,一草一木都沒有動。它是今天,也是以前?!睂ν蹁?,這就是對話性的一個結果。


“繞山廊”沿著山體的走向自然而然地構建。

與光一同穿行在“繞山廊”里,高高的清水混凝土墻上超過頭頂畫框一樣的窗將山體崖壁截取進來,像一幅天然的山水畫,而人需要仰望的姿勢又自然產生出一種疏離感。這里的門與蘇州園林的太湖石尺度相似,透過這個門可以看到后面的山石,一個想象的太湖石赫然出現,但真的太湖石其實并不存在,它是兩者疊加的結果。真正的時間感就在從早到晚、從春到秋的不斷變化中呈現出來,而人在相對的變化中可以清晰地體會時間的流動。


站在杭州國家版本館的中心,王澍看到的是一個更漫長時間軸里的疊影。對他而言,這里沒有任何時空秩序的規則,就像他曾經喜歡的一部記錄北非小城的紀錄片旁白:一個不知道存在了多久的小城。所有外來的人都很容易迷路,但這里的人從來不會。本館對于王澍亦如此,它沒有時間性,卻也極具時間性,是一個超越時間感的地方。


玻璃、木、混凝土,這是王澍作為建筑師的一種具體表達與敘事, 夾雜在光影的流動中講述著記憶中某個模糊且存在過的真實場景。

他指著南園三折的小樓說:“當一切還未開始時,我已經化身在草圖的這座小樓里了。無人之境時,我就站在小樓的最高處看到了全園的情景,然后開始了這里的所有故事?!蓖蹁脗鹘y繪畫透視里的“三遠法”在這兩個殘破的礦坑里畫出了 “現代宋韻”的所有景象。館內的時間慢了下來,與外面仿佛全然不同,所有的空間布局形式引人入境,花鳥魚蟲的聲聲慢也已聲入人心,人在此超然物外。


王澍說:“在我建造的空間里,不僅物理尺度,其他所有的尺度之間是互相對話的,我稱之為‘尺度的尺度’。關于從物理尺度到尺度的故事,尺度自己開始互相敘事?!贝丝痰耐蹁辉僦皇且粋€建造者, 亦是一個文人,是莊子《齊物》里“游于世界之外,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自由世界的旁觀者,貌似一個局外人。


混凝土竹模肌理如印在墻面上的一片黑白竹林水墨畫,寫意、悠遠。倒映于屋頂如玳瑁般的水影與對面水閣無邊框的玻璃般如影似水,輕巧玲瓏。光影中,這個走廊是北館里的一個灰色地帶,景被越拉越遠,遠至過去,也可遠到未來。

見過李嵩《西湖圖》、王原祁《西湖十景圖》筆下的西湖全景,王澍和陸文宇眼中的西湖與千百年前似乎并沒有太大變化。我們問他最喜歡杭州西湖的早還是晚,他說:“我喜歡西湖的從早到晚?!庇绕錈煹晔钑r的西湖,遠山更遠。站在湖邊,西湖的水像綢緞一樣,風輕輕撫過臉頰,這一切足以撫慰人心。在嘩然嘈雜的趨勢洪流中,王澍看起來就是那個逆流而行的人,寒劍孤影中帶著凌厲的批判性。即便如此,他依然對未來充滿信心?!爱斘铱吹嚼钺?、王原祁的西湖真跡,并跟他們對話時,我一點兒都不孤獨?!睂τ谀莻€遙遠、理想的夢中城市,回望,他已然抵達彼岸。

轉載聲明:本文內容及圖片版權為《安邸AD》雜志所有,未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或使用。
關注官方
微信賬號

關注
安邸AD VIP

一城一跡|王澍:觀西湖日夜,守·望過去與未來,他不感孤獨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78